为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一病区联合沈阳风雨坛社区,开展了肿瘤防治科普活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与健康义诊相结合的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防癌知识,送上防癌治癌的“金钥匙”。
《解码肠癌治疗:手术·靶向·免疫如何选择》——精准医疗点亮生命希望
活动首场讲座由结直肠外科一病区李岩溪主任医师主讲。李岩溪主任医师以"精准治疗"为主题,系统阐述了肠癌治疗的三大核心手段: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手术仍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石。对于早期患者,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案,而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他重点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疗法,这些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为晚期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李岩溪主任医师强调,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个体化,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分期情况、基因检测结果和整体身体状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社区居民对肠癌治疗及现代医疗技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别让肠癌找到你: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与预防》——防患于未然,守护肠道健康
在第二场讲座中,王红梅副主任护师以"结直肠癌可防可治,关键在早筛早诊"为主题,强调面对结直肠癌不必恐慌,但需保持警惕,尤其要注意长期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等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她建议45岁以上人群要重视肠镜检查,而对于有家族史或肠息肉病史的高危人群,筛查年龄更应提前至40岁。在日常生活方面,她建议大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来降低患病风险。
讲座现场,王红梅副主任护师准备了"肠道健康自测表",通过互动方式帮助居民评估自身健康状况。生动的科普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一位阿姨在参与后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肠镜没那么可怕,明年我一定去做筛查!"
《“瘤”住希望,不留遗憾:肿瘤的三级预防》——从源头阻断癌症之路
最后一讲由曹雪艳主管护师系统阐释了肿瘤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侧重病因控制,通过接种HPV疫苗、控制慢性炎症及改善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从源头降低致癌风险;二级预防强调早诊早治,借助便潜血检测、肠镜等筛查技术,实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的目标;三级预防则聚焦科学康复,通过规范化治疗结合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复发风险。
曹雪艳主管护师特别指出:"癌症预防贯穿防治全程,每个环节都关乎生命的长度与温度。"现场多位居民在回顾家族疾病史后,主动咨询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具体方式。
健康义诊:零距离答疑,个性化指导
讲座结束后,结直肠外科一病区的医护团队为居民提供了一对一健康咨询。李岩溪主任医师耐心解读检查报告,王红梅副主任护师与曹雪艳主管护师则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并指导健康饮食。一位带着肠镜报告的大爷满意地说:“专家讲得清楚,我放心多了!”
共筑防线,让癌症防治深入人心
本次科普活动采用"知识普及+现场指导"的模式,将肿瘤防治"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理念传递给社区居民。未来,医院将持续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防癌路上,携手同行;综合施策,生命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