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50周年之际,“2025奉天·辽肿多维诊疗创新交流会丨胰胆护航,肝动未来”在沈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众多肝胆胰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精准诊疗、微创技术及多学科协作(MDT)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现了辽宁省肿瘤医院在肝胆胰肿瘤诊治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临床实力,更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伊始,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宏旭教授向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对医院50年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期待各位专家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携手前行,共创辉煌。
大会特别邀请辽宁省肿瘤医院刘也夫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
刘也夫教授首先代表大会组委会,向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适逢辽宁省肿瘤医院建院50周年,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诊疗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刘云鹏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肝胆胰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他指出,随着药物治疗方案的发展和MDT模式的完善,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与外科专家开展深度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蔡建强教授首先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建院50周年表示祝贺,随后就肝胆胰恶性肿瘤诊疗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尽管该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恶性肿瘤总体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仍面临重大挑战。
第一篇章
第一篇章由蔡建强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玉宝教授共同主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项灿宏教授以《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难点》为题进行学术分享。项灿宏教授指出,当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仍有待提高,并分享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这些方面的探索,认为外科技术已接近极限,未来需探索新辅助/转化治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大龙教授带来了《腹腔镜肝S7段切除难点》学术分享。尹大龙教授表示,肝脏外科追求精准与微创,S7段切除因位置深、血管丰富、显露和止血困难,是腹腔镜肝切除中最难的术式之一。他详细讨论了腹腔镜肝S7段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并通过视频展示了具体操作流程和效果。
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由刘云鹏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鲁教授担任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晓颖教授带来《吲哚菁绿正染导航下的解剖性肝切除的经验》学术分享。王晓颖教授强调术前三维重建规划与术中超声引导穿刺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穿刺角度、ICG稀释及注射速度。正染能清晰界定切除范围,利于识别血管和胆管,尤其适用于处理疑难肝段及段间肿瘤。未来将引入电磁导航辅助穿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近教授带来《非转移性胰腺癌的新辅助和转化治疗》学术分享。徐近教授回顾了胰腺癌治疗模式的演变,探讨了转化治疗的价值(显著优于单纯非手术治疗)与局限(并非所有局部晚期都能成功转化,转化率不高),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肿瘤与血管关系等)。随着内科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未来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积极手术与优质内科治疗的平衡。
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崔云甫教授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广教授担任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海鹏教授带来《Y90-SIRT天肿经验分享》学术分享。于海鹏教授回顾了Y-90在国际指南中的地位,并通过案例分享强调了Y-90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但需注意联合系统治疗以提高疗效,并指出Y-90治疗成本高、需要MDT全程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曾道炳教授带来《靶免联合局部治疗赋能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学术分享。曾道炳教授分享了靶向免疫联合局部治疗转化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手术经验,并展示了多个成功转化病例,说明了转化治疗的潜力与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将有更多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受益于转化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朱震宇教授带来《机器人肝中叶切除—模式化路径的选择》学术分享。朱震宇教授首先展示了其中心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肝切除的研究结果,提示机器人组可能具有更优的无复发生存(RFS)率,并探讨了可能的原因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迭代潜力。认为机器人肝切除有其优势,模式化流程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但最终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患者肿瘤学获益为首要目标。
此次“2025奉天·辽肿多维诊疗创新交流会丨胰胆护航,肝动未来”大会不仅为肝胆胰恶性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多学科深度对话,为临床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辽宁省肿瘤医院在肝胆胰恶性肿瘤诊治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