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新闻分类

资讯分类

新闻动态

学术|荟聚大咖观点,解决妇瘤“难题”——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2022成功召开

  • 分类:医院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0 13:0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学术|荟聚大咖观点,解决妇瘤“难题”——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2022成功召开

【概要描述】

  • 分类:医院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0 13:07
  • 访问量:
详情


  2022年11月3日,“横空出世·全力以妇——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2022”于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借助中国妇科肿瘤MDT平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辽宁省肿瘤医院王纯雁教授团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魏丽春教授团队三家国内一流妇瘤团队进行深入地学术探讨。吴小华教授、王纯雁教授、魏丽春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并进行开场致辞和团队介绍。


图片

参会人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小华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是MDT巅峰对话系列第二十一场,也是今年非常重要的一场,邀请国内一流的MDT团队一起就妇科肿瘤前沿学术知识、临床疑难病例进行探讨。通过这种针对妇科肿瘤疑难杂症的多学科讨论,将有力推动全国妇科肿瘤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


图片

王纯雁教授致辞


  王纯雁教授代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MDT团队表示,近年来,妇科肿瘤学科进展迅猛,治疗理念也有很多变化,临床医生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作为辽宁省医学会及辽宁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的主委单位,肩负着提高辽沈乃至东北地区妇科肿瘤诊治水平和为广大患者服务的重任,未来将会经常与国内一流妇科肿瘤中心进行沟通、合作,不断提高MDT团队的临床水平,也将不断分享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主题讲座

  会议开始,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灏教授进行题为“2022年SGO,ASCO,ESMO宫颈癌免疫治疗主要进展”的专题演讲。温灏教授回顾了宫颈癌免疫探索的历程,综述了免疫治疗在宫颈癌领域的喜人疗效。温灏教授提出,目前“热肿瘤”对免疫治疗应答情况更好,将肿瘤由“冷”转“热”是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策略。温灏教授就免疫单药、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双抗疗法及其他免疫方案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讲述。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华教授汇报病例

  实战环节也是妇瘤MDT平台最被全国医生关注的板块。首先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疗科杨华教授进行两例复杂晚期宫颈癌的病例汇报。病例一:2019年初治的45岁女性,局部病期较晚为IIIB期。经过传统放化疗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病变达到完全缓解。但是很快病情变化,两个月后出现复发,因为患者耐受性差以及PD-L1高表达的特点,西京医院巧妙地应用抗PD-1药物以及小分子TKI靶向药,患者再次获得了完全缓解,并且疾病未再复发。病例二是近期就诊的患者,女性42岁,因“阴道不规则血性液伴腰腹部疼痛半年”就诊,影像学检查示宫颈占位,盆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病理显示宫颈非角化型鳞癌。PET-MR示宫颈占位性病变,左侧锁骨上、腹主动脉旁、双侧髂血管旁、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性病变,诊断为宫颈癌IVB期。选择斯鲁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化疗4周期,疗效评估cCR。


图片

第一轮MDT讨论现场

  针对这两例非常有特点的宫颈癌病例,辽宁省肿瘤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MDT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教授表示,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辅助治疗存在争议,有生存获益,但缺乏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IVB期的患者在临床诊疗时需要根据转移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免疫加抗血管”大有可为,已经将宫颈癌后线治疗推向精准靶标时代。由于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获得的不错成绩,人们一直对抗血管新生这一抗肿瘤机制报以期望,并且拓宽视野,不断开发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民族企业抗肿瘤药物研发不断突破,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妇瘤医生需要不断在探索中思考: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双免疫治疗能否在治疗中线数前移、能否应用于新辅助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免疫治疗能否应用于全人群以及如何有效筛选出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这些都将是未来的探索方向,妇瘤科医生依然任重道远,也一直努力在前进的路上。


图片

辽宁省肿瘤医院李雪梅教授汇报病例


  辽宁省肿瘤医院李雪梅教授进行晚期卵巢癌病例分享,患者52岁,女性,2017年1月因“发现盆腔肿物1.5个月,腹胀10天”就诊。影像学提示右侧附件区肿物、盆底腹膜结节样增厚、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化验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先行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1程,2017年2月行中间型细胞减灭术,手术评估R0。术后诊断卵巢癌IIIC期。术后化疗紫杉醇+卡铂6程,疗效评估CR。2018年11月,复查可见脾脏内病灶,糖代谢增高。行再次减瘤术,手术评估R0。术后行紫杉醇+卡铂6程,疗效评估CR。患者入组氟唑帕利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III期临床研究。维持治疗41个月后,患者于2022年10月出现左侧锁骨区及左腋窝淋巴结增大、左侧肩胛骨周围结节。PET-CT示患者存在广泛骨转移、左侧肩胛骨转移等。


图片

第二轮MDT讨论现场


  卵巢癌肩胛骨转移十分罕见,而此患者刚刚发现转移,正是需要会诊讨论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治疗的时候。辽宁省肿瘤医院MDT团队病理学专家朱延美教授表示,该患者后续出现神经内分泌分化病理表现与肿瘤进展有关;影像学专家董越教授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了肩胛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与其他骨转移病灶的异同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这个卵巢癌罕见转移的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虽然目前患者出现远隔脏器转移,但作为初治为IIIC期卵巢癌,目前,患者生存期已经超过5年,治疗尚属成功。在本病例整个治疗过程中,初始阶段病情较重,先期化疗1程,然后进行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如果能术前化疗3-4程可能更优。术后标准方案化疗6程,当时维持治疗药物在国内未上市,故未能进行维持治疗。一年半以后脾脏转移,符合二次细胞减灭术的手术标准,果断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化疗及维持治疗,均体现了卵巢癌手术的团队精神、化疗的规范性和靶向维持治疗的精准化。近期出现左侧锁骨区及左腋窝淋巴结增大、左侧肩胛骨周围结节,属于极为罕见的转移部位,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医生均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宝贵意见,旨在制定最为个体化及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此病例充分体现了MDT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纯雁教授在做会议总结时表示,三个团队的学术观点交流,给病例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为年轻医生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学习机会,最终必将造福更多的患者。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期待下一次中国妇科肿瘤MDT巅峰对话的再次展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

预约挂号电话:024-31916684

辽ICP备13011253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肿瘤医院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