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科普健康

科普健康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 分类:科普宣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3-03 14:4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概要描述】

  • 分类:科普宣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3-03 14:42
  • 访问量:
详情

  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15年3月3日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1.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损害听力的重要物理因素。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噪声是指无规律的不具周期性特征的声响。

  2.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1)交通来源。各种行驶中的交通工具所发出的声响,如火车、汽车、飞机、拖拉机、摩托车等均为噪声源。

  (2)工业生产来源。工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向周围辐射的噪声和市政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产生的声音。

  (3)社会生活来源。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除交通噪声、工业性噪声之外),影响四邻生活环境的噪声。主要有商业区活动噪声,如集贸市场嘈杂声、娱乐场所声响;家电噪声,如家庭音响设备、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产生的声音。

  3.为什么要重视噪声危害?

  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有12%~15%的青少年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4.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

  噪声主要损害人体听觉系统,对其他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听觉系统的危害主要有:

  (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①听觉适应:短时间——1分钟左右恢复,为生理保护现象。

  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数小时恢复。

  (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内耳柯蒂氏器的神经细胞受损,即听觉感受器受损,失去听力——听力损伤。

  (3)噪声性耳聋

  早期特征是高频听力下降,失去听力,语言能力受损,耳鸣,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功能不全。

  (4)噪声性外伤

  又叫爆震性耳聋,为强烈爆炸防护不当引起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可伴发鼓膜破裂、内耳出血,脑震荡,轻者可恢复,重者永久性耳聋。多发生于建筑工地,炮兵阵地。

  5.噪声对人的其他系统有哪些危害?

  (1)神经系统

  噪声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疲倦、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心血管系统

  噪声可能引起血压升高、末梢血管痉挛、心律不齐,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

  (3)消化系统

  噪声可能引起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下降,恶心、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溃疡病发生率升高。

  (4)生殖系统

  噪声可能引起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月经失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生殖能力下降;胚胎发育影响,新生儿低体重。

  (5)内分泌系统

  噪声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

  (6)对心理影响

  噪声可能引起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不安、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事故。

  6.如何保护耳朵减少噪音损害?

  如果耳朵暴露于高分贝的噪声下,耳蜗内毛细胞上的听毛就会断裂,而且不会再生,这样会发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1)控制噪声源:降低噪音污染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方法。国家发布政策法律法规减少噪音排放;工业生产中改进工艺,减少噪音排放;个人减少社会生活噪音排放。

  (2)减少暴露:应尽量不去或少去噪音污染严重的场所。

  (3)个人防护:在有噪声的环境下工作时,应当坚持戴上听力保护装置,如耳塞、耳罩。

  (4)健康监护:定期组织筛查、参加体检有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伤。

  (5)听力康复:合理安排劳动、休息,利于听力的恢复。

  (文章来源:辽宁省健康教育中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

预约挂号电话:024-31916684

辽ICP备13011253号-1

版权所有:辽宁省肿瘤医院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