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详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静脉通路。它留置时间长、安全、并发症少,不仅避免了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损害外周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减轻了因长期输液而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肿瘤、危重症、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PICC 导管使输液更安全、快捷、方便,并且在体内可留置3个月至1年,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1]。但有很多患者在置管后不敢活动置管侧上肢,导致局部血流缓慢,易发生上肢肿胀及诱发静脉血栓,因此,PICC置管后需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置管上肢的血液循环。PICC置管后上肢的活动既不能过量,又不能不活动。过量活动会让置管侧手臂过度活动会使导管被牵拉,不利于导管的长期留置,导管摩擦血管内膜,导致机械性静脉炎;不活动易使血管静脉血流缓慢,也易发生静脉炎。因此,正确的活动方法是:鼓励握拳、旋腕、肩部舒展,减少过度的屈肘运动。研究表明因置管后患者担心导管容易脱出故不敢进行肢体活动,最终引起手臂肿胀伴肩部疼痛[2]。现推荐上肢置入PICC导管手臂功能锻炼操,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PICC手臂功能锻炼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建议每日早中晚各3次,推荐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芯池,余春华,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 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6( 13) .
[2]钟颖.1 例PICC 成功置管后输液致颈胸部肿胀的护理体会[G].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华护理学会,2011: 397 - 398.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